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手不释卷游书海,书香润心好读书”——鲁小建和分校中语组教研活动

“手不释卷游书海,书香润心好读书”——鲁小建和分校中语组教研活动

2020年04月29日 16:00:28 访问量:5025 作者:王珂珂

春水恬静,点亮春的眼睛;柳丝摇曳,舞动春的长裙。春日深深深几许,读书不觉春已深。手不释卷游书海,书香润心好读书。在明媚的春光中,鲁小建和分校中语组的教研活动如约而至!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书香润心好读书”,首先叶欣老师推荐了“2019年度好书”和“李黎众:因为爱,她做了十年阅读推广人”的视频。中语组的各位老师们在认真观看视频后,结合自己喜欢的书单及班级读书活动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我们一起看看吧!
徐艳标老师:
今年的假期期间,我读了一本老书《红星照耀中国》,这是斯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深入中央苏区写就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在八十多年后的这天,阅读着这一本书,感慨万千。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透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们流下的鲜血,仿佛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品德。我走近了他们,一幕幕就如同放映着的电影一般出此刻了我的眼前。
读书让人了解了历史,更加让人学会了思考。前辈们经久不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要学习他们为中华崛起克己奉公的无私;我更要学习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永远不改自己的教育初衷,教书育人,助学生成长成才,不负先辈们的流血牺牲。
徐文君老师:
“过去是一罐糖,我偷偷把它吃掉了。”
最爱的百字作文书,是桑格格《小时候》。这是一本老书,是原来读书时父亲送给我的。作者格格在这本书中,回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是一个小女孩儿成长的故事。全都是零零散散的小故事,作者编了号,一条一条记录下来。这些条目彼此可能没有什么衔接,但又彼此关联。是我的众多书籍中很独特的一本,列举一个片段:
学着隔壁姐姐唱邓丽君,最后一句“把我的爱情还给我”时还模仿她把一条腿架倒另一条腿上面,结果因为腿又短又肥,从小板凳上栽了下去。
——桑格格《小时候》
我妈说我是垃圾堆拣来的,我很伤感,总是去垃圾堆旁边站着,见了拣垃圾的就哭兮兮地问:请问,你是我爸爸吗?
——桑格格《小时候》
每次翻阅这本书,就觉得越读越有滋味,往往引起自己的共鸣,有时嘴角都会不经意地上扬。
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这本书让我想到了,班上下学期即将实施的每日百字作文。是啊,要是我们的孩子们也能把自己的童年记录下来,多年以后拿出来看一看,该是多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呀!
以家有儿女里的歌词作为结尾;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
杨弯老师:
我一直很喜欢余华先生的《活着》这本书。这是一本薄薄的书,通篇不过五万余字,故事虽然让人无尽悲痛,叙述却是平淡地出奇,余华用平静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人与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述了福贵平凡却坎坷的人生。我相信,是亲情给了福贵活着的勇气,在他败光家产的时候,在他被困在战场的时候,在他一次次失去亲人的时候,因为他活着,能给活着的亲人带来希望,能给死去的亲人以安慰,亲情已然内化成福贵坚强活着的信仰。福贵与亲人之间朴实无华、温暖内敛的亲情在苦难的折磨下不断充实和升华,最终成为福贵坦然直面人生变故的精神支柱。福贵最后的亲人将是他自己,即使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贵仍然要为自己而活着,而且会好好地活着。对福贵来说,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死去的亲人。
活着是一种幸福,不为别的,就只为活着本身,因为总有一些人,他们或者是我们的亲人,或者是陌生人,他们需要我们为他们而活着,为了看未来更精彩的世界,为了看世间一切的美好,更为了创造更多的美好。余华透过福贵的眼神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他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只要活着,任何苦难任何悲痛在鲜活的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
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让我体会到:生命可敬又脆弱,敬畏生命,善待人生,好好地活着。
郭冬佳老师:
如果说读完《活着》让我感觉到的是压抑的话,读完《飘》让我感觉更多的是气愤和悲哀。
气愤于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残忍甚至阴险。以往所看到的女主角要么温良贤淑,大度宽容或者纯洁善良、忠贞不渝,或者历尽艰辛但最终找到真爱。不想,小说刚开始没多久,郝思嘉就在卫希礼和媚兰的订婚宴会上,为了报复卫希礼而色诱媚兰的弟弟。很快他们就结婚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看到此处我好不气愤,期望中女主角清纯的形象荡然无存。她的骄傲、贪婪、虚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后面的剧情中一一展现。她渴望爱情,不顾一切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但当感情和现实利益相冲突时,她毅然将经济需求放在了首位。为了300块陶乐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骗钱被识破而未果后,又故伎重演色诱甚至还是她妹妹未婚夫的干瘪老头弗莱,就只因为这个干瘪老头有一个小小的木材厂,能够提供她300块。
关于人生的善与恶,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毕竟我走的人生路还不及三分之一。二十多岁的我,想法也许是很幼稚的。平心而论我也有点同情郝思嘉,对于其“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或许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静静想想也确实如此,在郝思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也保不住父亲留下的陶乐。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
凡杰老师:
就最近读过的《昆虫记》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喜欢去看看巍峨的高山,去看看蔚蓝的大海,心中也无尽向往着广阔的沙漠~
但是在读到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我发现总是向往远方却忽略了身边的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谁曾留心过夏天的蝉是如何蜕皮的呢?谁曾了解过屎壳郎是怎样制作粪球的呢?不是这本书我也永远不知道原来看似娇小的萤火虫却能通过麻醉剂把一个大大的蜗牛给吃掉!
我们忽略了太多平常身边的有趣的事,我们做老师的常常教育学生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但是自己是否已经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呢?只有自己善于观察,才能成为孩子们去感受生活的领路人,给他们一份启发!
所以通过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少了一份抱怨,也就多了一份快乐,少了一份忽略,也就多一份发现。
王珂珂老师:
今天看了叶欣老师推荐的视频,获益匪浅。比如李黎众“专心做阅读推广人”的事迹给我们老师也提供了指导阅读的启示。李黎众她从周围的孩子的兴趣入手,推荐类似兴趣点的书籍,扩展阅读的宽度和广度。并且不断和家长沟通,提倡亲子阅读活动,为很多家庭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更多孩子的身心得到优秀儿童文学的滋养。
李黎众老师的做法给我以启示,我们可以丰富学生的方式,并且和家长多沟通,这样学生们会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线上教学以来,我们班的课外阅读任务一直在继续着,但是同学们的每日摘抄做久了,有的失去最初的热情,摘抄的质量也有所下降。但是在“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的阅读呈现方式变多了,比如绘制读书小报、制作精美书签、录制好书推荐视频、亲子共读、好词佳句记录等,同学们阅读的热情提升了许多,更愿意读书、更乐于分享书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作为老师要成为更好的引领者,不断丰富阅读形式,让好书一直陪伴在学生身边,让书香氤氲在学生心灵深处。
叶欣老师:
近期受朋友推荐阅读了《白轮船》这本书,以前是从未听过这本书的。朋友用“教学相长”形容它,阅读之后我确实受到了启发。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被父母遗弃,跟身为护林员的外公生活在一起。外公很疼爱他,给他讲过远处白轮船上当水手的父亲,也给他讲了关于长角鹿妈妈的故事。全书以这两个故事为主线进行贯穿。
对于父爱,小男孩一直有很强烈的向往。他渴望变成一条鱼顺着河流进入大海,来到白轮船,亲近自己的父亲,这是他对于家庭的渴望,渴望关爱,渴望保护,渴望有一个真正的家。
而在长角鹿妈妈这个故事中,一个神秘的传说,让当地的百姓对鹿妈妈怀有深切的信仰,葆有真善美。但是当小男孩亲眼见到身边的亲人杀死鹿妈妈的时候,他心中一切的纯真、信仰、渴望全都破灭了。
这本书用一个悲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的残酷,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那些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孩子。我也一直在思考和践行:如何去帮他们坚守内心的真善美;如何保护他们内心的纯真和善良;如何让他们在残酷的现实来临之时,依然怀有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祁志湾老师:
读完了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北京。全篇文章的文笔淡淡的,但如茉莉,清香中耐人寻味。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经历风风雨雨,先后认识了妞儿、秀贞、兰姨娘、德先叔、宋妈这几个人几件事后开始长大成人,成人后便开始回忆童年,并写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还在代序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它们的时侯,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
英子的童年是纯洁的,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而我的童年则是甜蜜的,如蜂蜜一般甜美。记得在一个酷暑难耐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边手紧握着捉知了的竹竿,一边兴高采烈地跑到林间小路,耳边满是蝉鸣声,这里一声“知了知了”,那里又一声“知了知了”,把我和哥哥弄得团团转,不知所措。终于,我们在一棵虽然不高大却很茂盛的桃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于是我们就慢慢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活像一个小偷儿,近了,近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拿竹竿一粘,粘住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城南旧事》这本书,心头总是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在这个钢筋泥水的城市里,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了,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朱珍珍老师:
观看了叶欣老师推荐的视频,感触颇多。李黎众坚持践行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十年。这十年里她因书结缘了很多朋友,她说自己是阅读最大的受益者,她心里有十足的满足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李黎众这样的人,成为学生的点灯人,照亮学生的阅读路。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在各个作家的作品中遨游。习作课时我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展读书阅读活动时我引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然而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有的同学阅读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后期望自己能够做到像李黎众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阅读的快乐,收获属于自己的读书中的快乐。
李畑子老师:
我与地坛》是我的精神食粮,每当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我都会翻翻它,当那些文字在我指尖划过,就好像看见那个胖老头在眯着眼睛坐在轮椅上,在地坛里冥想。
“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我也觉得。他21岁双腿瘫痪,30岁失去了母亲,46岁得了尿毒症,他一生苦难多病,秋天的怀念里第一句他就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那时他还年轻,突然找不到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离开了他,当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时只会一遍一遍地去伤害爱他的人……40岁他终于平和,接受,妥协。
他写了我与地坛,他写,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这件事实时,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他说因为地坛,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这是整片文字里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我常疑惑迷茫,抱怨不公,是这个叫史铁生的人告诉我,世上很多事是不堪说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翻完整本书,内心好像真的平静了。正如他所说: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惟有乞求于自己的精神,因为那,才是自己的神。最终我也告诉自己。我什么也没有忘,我什么都不会忘。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他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施倩老师:
我很喜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在大三的中国古代文史中,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便对这样一本古代讽刺小说深感兴趣。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文中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实际上描绘的是清代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作者刻画了一批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文人,但也歌颂了像杜少卿,王冕一类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心的理想人物。
很多同学都说,高考就像明清的科举制度一样,成就了一批人,但也毒害了更多人。通过体会《儒林外史》里面的人物,作为老师,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如果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一个成功的工具,那他们终将会像匡超人、严贡人那样沦为时代的牺牲品。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时,他们也许会获得真正的自由,不为学习所累。
霍畅老师:
我一直很喜欢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书中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和丈夫,回忆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杨绛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淡泊而坚韧的,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对待教师这个职业不但需要有勤恳、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思考和总结、升华。再者,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对待工作要忠诚,要自信:忠诚就是工作时真诚负责,尊重学生;工作时对自己要自信,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总要相信能够把心中的理想变成现实。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阅读让我们眼界开阔,阅读促进我们思考。希望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找到理想的书籍;希望每一位中语组老师都能读书启智,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希望中语教研组能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累更多的教研经验与成效!
编辑:鄂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致和教育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建和分校 特此声明。